正玺小说吧 > 科幻未来 > 朱明 > 第39章盐粮之争二

第39章盐粮之争二

推荐阅读:七零军少夜夜宠温宁陆进扬温宁陆进扬玄幻:长生神子,证道何须退婚挖骨!快穿:BE炮灰不按套路走游侠青龙传法兰西1794三山阙重生1982:从摆地摊开始走向巅峰一鱼一酒一江湖,一妖一凰一天下武道凌天

    同样的抓捕、反抗、杀人、审判、入狱事件在长沙府周边不停上演。凡是曾经查扣、掠夺过在朱顺明治下登记过的盐商盐货的人,不管是山贼还是混混,亦或是盐政司盐丁、官吏,全都被抓捕归案,敢于反抗的就地正法,血腥而强硬。
    借着这个机会,朱顺明将自己的统治更进一步的推向长沙府以外的区域。整个长沙府周边,衡州府、常德府、岳州府、荆州府、广西、贵州等地都知道有个不好惹的二愣子,手握重兵,横行无忌,一言不合就杀人。
    ………………
    胡万安祖籍安徽,祖辈在成化年间就来到扬州经营盐货。到崇祯年间,胡家已经成为扬州首屈一指的大盐商。
    “湖广朱二愣子乱来,大肆抓捕盐政司人员,现如今长沙府周边盐政司几近瘫痪,私盐泛滥,官盐在湖广等地的销售受阻。诸位,该如何行事?”
    胡万安高踞首席,环视众盐商,发问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如收买他,将长沙府食盐行销权让给他。反正是卖,卖给他不也是卖。”
    翟君荟是陕西人,开中法的受益者。他从湖广购买大量粮食,远送到三边苦寒之地,换取大量盐引。
    然后他一边转卖盐引,一边往广东福建等地销售食盐。不到十年,已经成为扬州十大盐商之一,在陕西山西更是拥有大量田地。算是扬州盐商后起之秀的代表。
    湖广的食盐行销权给谁,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损失。湖广的粮食才是他财富的源泉。
    一个对他而言毫无损失的建议,或许能得到长沙王的好感,很划算的买卖。
    在座的都是成精的老商人,翟老幺的如意算盘谁都知道。
    殷老七阴测测道:“这个朱二愣子胃口大得很,看不上湖广这点油水。不定人家也是要往三边运粮。朱二愣子有兵有将,你的粮食生意我看够呛。”
    “你……”翟老幺气得不出话。殷老七中了他的心事。
    殷老七的食盐行销范围正是湖广。朱顺明在湖广大肆贩运销售私盐,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他恨不得立刻将朱顺明抓起来,严刑拷打,吐出全部家当。
    “不要吵,”胡万安制止道:“吵吵能解决问题?”
    “朝廷式微,官面上无法压制朱二愣子;江湖伎俩在他面前更不好使。到这,老夫觉得朱二愣子真有些愣,他除了贩卖私盐这件事上吃了秤砣铁了心外,其余事还是很讲究,没有乱来。要不然,各位睡觉都不一定安稳。”
    “这倒也是……”众人纷纷附和。
    “他朱二愣子要贩运盐货,总得有货吧。”胡万安笑道:“他的盐货从哪来的?还不是咱们两淮盐场。咱们只要严格控制盐场,无盐引一律不得出场,他朱二愣子的盐货从何得来?”
    翟老幺迟疑道:“这……那些盐户们会不会不满?”
    朝廷在产盐区设立盐户,专门煮盐。盐户煮出的盐不得私自销售,必须低价卖给盐政司,再由盐政司依据盐引卖给各商人。
    朝廷、盐政司对盐户们的盘剥是残酷无情的,绝大多数盐户煮盐的收入只够糊口,但凡有个头痛脑热或婚丧嫁娶,盐户们就得借贷。利滚利的借贷他们怎么还得起?
    老实的盐户只能卖儿卖女,活泛些的就寻思扣留一部分盐货,私自高价(相对卖给盐政司而言)卖给私盐贩子。
    盐政司对盐户私卖盐货之事睁只眼闭只眼。他们也知道对盐户的盘剥太过,总不能让盐户没得活路,到时谁来给他们煮盐?
    盐户卖私盐,就有了把柄在盐政司手中。盐政司舍弃一点利,将盐户拖入犯罪的境地,盐户一旦不听话,盐政司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律法合理合法的惩治盐户。
    如同朝廷使用贪官。朝廷不知道官员贪腐?知道。知道为何不将其下狱?时候未到。朝廷捏住贪官的辫子,能更好的搓揉使用这些贪官。不听话?八府巡按查案,贪污、腐败、纳妾……各种罪名就像枷锁,使得贪官不得不惟命是从。
    现在胡万安提出严防盐户卖私盐,就如同严禁官员贪腐一样。
    朝廷能治理好贪官吗?当然可以,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官员不能贪腐,何来动力?朝廷不抓住官员贪腐的辫子,如何管理拿捏他们?每个官员都像海瑞,敢顶撞上司,敢指着皇帝的鼻子骂,皇帝还如何快乐的当皇帝?
    胡万安显然也想过这个问题,他胸有成竹道:“诸位舍弃一点利,将官盐收购价提高一成,给盐户们一点甜头。同时告诫他们,不得私卖一粒私盐,违者……”
    胡万安面露凶狠,右手斜着砍下,狞笑道:“杀鸡骇猴,盐老鼠也该治理治理了。”
    ………………
    进入金秋十月,长沙府、宝庆府等地粮食收割完毕,大伙脸上都挂着笑容,怎么也掩饰不住。
    粮食大丰收。
    今年的丰收不同往年。以前丰收,获利最大的是大地主。
    今年丰收的喜悦分散到朱顺明治下的每一个人。
    由于朱顺明鼓励甚至直接兴办工厂,大量佃农从土地上解脱,进入工厂拿现银工资,使得地主们不得不降低租税,拉拢佃农,免得无人种地。
    朱顺明施行按实际田亩纳税,只要在册登记过的土地,就必须缴纳田税。地主们更是得善待佃农或长工,否则他们撂挑子,地主的土地抛荒不算,还得纳税。
    田税摊入田亩,佃农们无需承担沉重的税赋,生活一下轻松起来。
    地主阶层看似又要纳税,又要降低田租,应该损失很大。事实上地主们在农事上确实有所损失,但他们从朱顺明的农工商并举的政策中获得了更多的商业和工业利润。
    人人经商,万众办厂,一股兴办工商业的风气在朱顺明的治下蓬勃兴起。
    有身边的榜样,有朝廷的鼓励,有足够的市场,有军队的保障,每个人都会激发出心底的野望。谁不想多挣几个铜板?谁不想住高楼华厦?谁不想娇妻美妾?谁不想锦衣玉食?谁不想颐指气使?
    金钱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大的动力。
    商人们同样从丰收中收获了他们的喜悦。
    家有余粮、袋有银钱,农民们都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
    家里堂客辛苦一年,总得买点首饰水粉慰劳一下;家中儿调皮可爱,多称几斤肉,补补身子;大丫头懂事又孝顺,该扯几尺花布头,好好打扮打扮,来年寻个好人家;老人家上了年岁,总是念叨的寿材是该置办了,寻副好桐木,找个好木匠,多刷几层生漆,圆老人家的心愿。
    农民消费欲望和能力强盛,商人们自然笑得合不拢嘴。工厂提供海量的商品,农民工人们有钱有需求,商业自然繁华异常。
    就连浏阳河上的花坊都有了秦淮河的几分影子,日夜游玩寻欢的人群烘托出乱世大治后的繁华。
    朱顺明按田亩收税,最大的目的是将农民从沉重的税赋压力中释放出来。
    拥有大量良田的地主官僚不纳税,沉重的税赋压在穷苦百姓身上,是崇祯年间农民不断造反、建奴得以入主中原的重要原因。
    将农民从田税中释放出来,一来消除了暴乱的源头,二来培育了大量消费者,活跃了商品市场,三来是最好的政治口号,为以后进入其他地区埋下了政治伏笔。
    朱顺明收取了农税、商税、消费税、特种营业税等,自然承担了朝廷的税赋和三饷。相对朱顺明近千万两的税收,朝廷几十万两的税赋三饷简直就是儿科。
    真不知道崇祯皇帝坐着个金山哭穷,最后弄得国破家亡上吊自杀,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足额交付田赋和三饷,知府雷起龙自然高兴。虽然不再像以前一样一言九鼎颐指气使,但舒舒服服过日子,不用操心衙门琐事,不缺银钱,还能在吏部考核中得优,不定还能调回京师当当京官,何乐而不为?这个朱顺明,怎么不早点来长沙府呢?害本老爷辛苦两年,担惊受怕,夜不能寐。朱二愣子,好人啊!
    ………………
    “老板,盐货路子断了,从两淮买不到私盐。”
    石磊的军情司早就在两淮各盐场设立了私盐收购点,从盐户手中购买私盐,成为湖广一片最大的私盐盐枭。
    有钱有军队,如果不合理利用,朱顺明就是脑袋被驴踢了。
    自从整合了岷王府,朱顺明就接过岷王走私私盐的路子,而且发扬光大,几乎垄断了从两淮往湖广的全部私盐。
    朱顺明有水师军队,有钱有势,并且在湖广散货的价格不高,甚至比盐枭直接从两淮收购后运到湖广的价格更便宜,私盐贩子们乐得在湖广进货。
    在湖广进货完全没有风险,合理合法,甚至可以找镖局押运。朱顺明还鼓励盐枭将盐货贩运到临近的省份销售,提供一定的武装保护和返利。
    盐枭是朱顺明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他忠实的拥护者,同时是朱顺明从经济上打击大明的先锋。

本文网址:https://zxxqy.com/xs/1/1291/6272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xxqy.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