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玺小说吧 > 科幻未来 > 朱明 > 第37章崇祯五年杂谈

第37章崇祯五年杂谈

推荐阅读:七零军少夜夜宠温宁陆进扬温宁陆进扬玄幻:长生神子,证道何须退婚挖骨!快穿:BE炮灰不按套路走游侠青龙传法兰西1794三山阙重生1982:从摆地摊开始走向巅峰一鱼一酒一江湖,一妖一凰一天下武道凌天

    崇祯五年,大明局势似乎往好的方向转变。
    大明南方虽然地震、旱灾,但繁华依旧,四处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朝廷追加三饷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艰辛,但好歹还能活下去。
    盐商依旧富得流油;海商银子多得仍然放在库房中发霉;江南大地主们忙着种桑种棉养蚕织布;漕运还是一样繁忙,如同血管一样将营养从南方这个心脏传送的京师这个大脑。
    陕西的流寇在大将曹文诏的剿灭下,几乎看不到踪影,只能狼狈逃窜到山西、河南。
    关外建奴很久没有入侵关内了。袁督师(袁崇焕)花大力气修建的“大明马奇诺防线”耗尽了大明的精血,起的作用却微乎其微。要作用,或许皇太极会高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作为运输大队长,袁督师及其合格。
    没有了关外的拖累,大明关上大门,不需要尽全国之力去保持进攻态势,大明的国力得以一丝残喘。
    年轻的崇祯皇帝要是能像朱顺明一般沉得住气,缓慢而坚定的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或许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在煤山吊死,身边只有孤零零一个太监。
    ………………
    朱顺明成为暗地里的长沙王,连吉王都不敢太得罪他。这个二愣子,一言不合就敢杀人,一杀就是全家,谁敢轻易触碰?
    吉王府与当今崇祯皇帝的亲缘关系不近不远,不是很受皇帝重视。如今乱世迹象已显,万一逼得朱顺明造反,第一个拿来祭刀的可能就是吉王这个皇家龙脉。
    朱顺明有着不同于他外表的政治智慧。对岷王,他敢于下手,直接控制岷王府一众上下,让岷王府成为他的傀儡。
    对待吉王,朱顺明温和得多。一来吉王懦弱开明,二来吉王同岷王相比,与崇祯皇帝的关系要亲密一些。
    朱顺明求见吉王,吉王朱由楝不得不接见。有些懦弱多病的吉王只想好好过奢华的日子,对权势争斗没有奢望。
    朱顺明完全不像外界传中那样凶神恶煞,反倒文质彬彬。除了身材高大一些外,同饱读诗书的学子没得两样。
    朱顺明开门见山道:“下官此次拜访,只为王爷而来。王爷在长沙府拥有良田无数,饥荒一至,王爷府必成众矢之的。”
    吉王一听就知朱顺明的来意。朱顺明为此曾大开杀戒,杀得长沙城几大家族血流成河,至今都有士子为李学政鸣冤。
    吉王脸色难看,苦着脸道:“王府开销太大,全靠田亩产出维持,若……实难以为继。”
    朱顺明笑道:“王府不若将田亩全都租赁给下官,下官给予合理的租金,保证王府旱涝保收,王爷也不必再在农事上操心。”
    吉王眼睛一亮,有些迟疑。
    “租金年初先付,一次性付清。租金按每亩三两银子,如何?”朱顺明给了定心丸。
    “果真?”
    “当然。”
    ………………
    有了吉王的配合,朱顺明推行的田亩勘察、按实收取田赋之事得以在长沙府推行。
    其中的明争、暗斗、暴力、非暴力不合作、上告、施压、暗杀、下毒、自焚……等等对抗措施、手段不一而足。
    朱顺明的手段很简单。先发出通告,要求田地的拥有者前来衙门登记田契地契,过期没有登记的土地,一律视为无主之地,收归朝廷所有。
    期限一到,从武冈州调派来的大批能吏下到乡村,实地测量田地,更有大批兵丁保护维持秩序,敢于反抗的地主一律逮捕,严重者就地正法。
    血腥高压手段下,地主们噤若寒蝉,不敢再暴力对抗。
    他们冷静下了一瞧,如果没有瞒报,只是丈量一下田亩,暂时也没有什么损失呀。何苦同这个二愣子魔王硬抗?
    朱顺明的通告中的明明白白,从崇祯六年才开始收取田赋,崇祯五年的田赋一切照旧。
    到明年,这个肆无忌惮惹怒了大半个湖广学子地主的武夫还能不能待在长沙府还不一定呢。
    高压血腥手段、异地调派人员、给予足够的缓冲时间,三管齐下,朱顺明将整个长沙府土地情况摸了个底,重新编制了黄册。
    发财了。朱顺明看着黄册,笑得嘴都合不拢。
    “捡到宝了,瞧你那高兴劲。”李翠薇揶揄道:“谁家又送你娇滴滴的大姐?”
    朱顺明成为暗地里的长沙王,想要给他送钱送美人的地主商人官僚不知有多少。
    “比美人还令人高兴,”朱顺明高兴道:“你知道长沙府有多少良田?近两千万亩,都是高产的水田。一亩地只收取两斗田赋,就是四百万石,折银一千多万两。”
    “这么多?”李翠薇也不禁咂舌:“我爹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一年下来也就弄个四五十万两,你轻轻松松,光田赋就上千万两,真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哎哎哎,别乱来……呜……”
    “待为夫窃国成功,你就是皇后。”朱顺明咬着李翠薇的耳垂,喘息道:“来,朕好好伺候一下朕的皇后……”
    ………………
    朱顺明在长沙府明争暗斗、开拓地盘势力时,他的大本营,城步县玖安镇农业大丰收了。
    朱顺明指导过后的朱家农场真正的高产丰产。水源丰富、肥料充足、布局合理、种子秧苗健康高产、管理得当……种种有利条件综合起来,朱家农场的产出惊呆了所有人。
    朱家一千多亩水田,早稻收成近三千石,平均亩产两石七八(五百斤),比一般的田亩多出近一石。
    一石粮食足够养活一口人。在这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一石粮食不是个数目。
    除开水稻,朱家农场的牲畜也长势喜人。鸡、鸭长到四五斤重,几乎每天一个蛋。每天几千个蛋,能给农庄带来几十两银子的收入,还不算成年鸡鸭的产值。
    大头是养猪场。一千多头肥猪,经过大半年的喂养,已经有近两百斤重,还在育肥中。
    这个时代的猪肉,瘦肉不招人待见,白花花的肥肉才是人们的最爱。
    平常人家一头猪养一年,能有两百斤就是超级大肥猪。朱家农场这些猪养到年底,至少三百斤,而且肥膘很厚。这些大肥猪就是行走的银元宝。
    肥猪还为种植业提供了充足的肥料。没有这些肥猪,朱家农场的水稻也不可能达到如此高产。
    保守估计,朱家农场一年能带来至少两万两银子的纯收入。
    朱老爷子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种了一辈子地,两辈人辛辛苦苦几十年,才积累下来几千两的家当。现在就这一个农场,头一年的产出就超过自己一辈子的奋斗积累。人还是要学习呀。明儿从哪里学到的这些农业学问?
    除了朱家农场,城步县、武冈州其他地方的农业也大丰收。
    朱顺明在这些地方推行按田亩面积收取田赋,也得给地主们一个甜枣。他投入重金,大力修复修建水利设施,开挖沟渠、设立水车、疏通河道。这些水利设施的修建,给农业高产丰产提供了保障。
    地主们见田地产出比以前高出不少,就算缴纳一成税赋,也不比以前收入少,对抗拒绝的心思逐渐熄灭。
    毕竟朱魔王势力越来与庞大,不仅受巡抚大人青睐,更是入驻长沙府,官居二品,普通地主那什么去与他对抗?
    倒是在朱魔王的统治下,市面上的商品一下多出很多,各种各样,各种档次,应有尽有。
    以前的苦哈哈居然也有钱消费。看他们扯布买衣、称肉买鱼,一点都不吝啬。
    农庄的产出也更容易脱手。不像以前,必须运到宝庆府、长沙府等地才能卖掉换钱。
    ………………
    长沙府还在整合,武冈州却已经在蓬勃发展。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武冈州的工商业出现井喷。
    朱顺明控制的岷王府将城里的大部分铺面出售,准许民间商人进入岷王府以前控制的行当。
    跟随朱顺明吃到甜头的城步县商人信赖朱顺明,一下吃进了大部分商铺。等武冈州商人回过神来,当街的商铺已经易主。随后的行情更是令这些迟疑观望的武冈州商人肠子都悔青了。
    武冈州的体量比城步县城大十倍不止,辐射的范围更是广阔得多。
    有了巡检司管理治安,有了顺风镖局负责押运货物,有了水师保证水路运输,武冈这些商人们胆子越来越大。
    一个以武冈州为核心和中转站,辐射西南几省的商品流通和制造中心逐渐形成。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到处是武冈商人和顺风镖局的身影。
    武冈州的繁荣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一日胜过一日。商人地主们当初对朱顺明收取税赋的怨言也烟消云散。
    虽然朱顺明收取税赋,但市场一日比一日繁荣,各种见不得光的苛捐杂税全都不见踪影。
    很多商人去到外地,虽然不用缴纳商税,但各种关卡、索拿卡要、孝敬不少,算起来比朱顺明的税赋还要高,而且啰嗦繁琐、低头哈腰做尽人。他们不禁怀恋朱顺明的“残暴”统治。

本文网址:https://zxxqy.com/xs/1/1291/6272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xxqy.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