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治灾毕,元初中兴

推荐阅读:七零军少夜夜宠温宁陆进扬温宁陆进扬玄幻:长生神子,证道何须退婚挖骨!快穿:BE炮灰不按套路走游侠青龙传法兰西1794三山阙重生1982:从摆地摊开始走向巅峰一鱼一酒一江湖,一妖一凰一天下武道凌天

    巨鹿。
    ......
    顾熙站在田野之间,望着眼前那一个个喜极而泣的百姓,整个人的眼眶也是渐渐红了起来。
    竟然....真的成功了。
    虽然他一向都表现的十分自信。
    但在这种大事面前,谁又能够完全确定呢?
    虽然说着此法不行便另换他法。
    但须知人心易颓。
    天下各地都在关注着冀州,若是冀州但凡蝗灾不止,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士气。
    到时候别说是那些百姓。
    甚至恐怕就连官员都再也难有抵抗的决心了。
    好在....这竟然真的成功了。
    或许是因为过于激动,顾熙的身体都隐隐颤抖了起来,只感身上的担子终于是轻了一些。
    这种心情绝对无人能够理解。
    自当年顾良薨世起;
    他便扛起了顾氏的重担。
    顾氏几代人留下的一切都交于到了他这个当时还不满双十之人的身上。
    而随着刘肇崩世之后;
    他更是受帝王托孤,以臣子之身摄朝政。
    而当时的他,才不过区区双十年岁。
    连年的天灾虽让百姓们痛不欲生,但若是说谁的压力最大。
    唯有顾熙!
    如今总算是拨开云雾见光明。
    虽然只有一缕,但亦是看到了希望。
    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对此,顾易其实也是十分的意外。
    他也没能料到竟会真的成功!
    虽然如今才解决了一州之地的蝗灾。
    但在如今大汉强大的底蕴之下,两三年内彻底解决天下蝗灾也不是不可能。
    这个时间绝对要比原本的历史快出了很多很多。
    要知道,这段时间可谓是整个东汉的分水岭。
    天灾的不断,加上朝廷内部的内耗,致使整个大汉从巅峰渐渐衰弱。
    如今这样看来已经完全有了变化。
    顾熙的出现,平衡了朝堂,还有机会提前解决天灾。
    他可是使用了长寿卡的。
    顾熙究竟能活到多大年纪目前就连顾易都不能确定。
    若是顾熙一直都如此,会对未来造成多大的影响?
    难不成整个东汉会免于衰弱?
    这一切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顾熙的才能虽然不及顾康,但也远超于常人,而且顾熙是很懂得利用优势的。
    大汉如今的底蕴,再加上顾氏专属的思想遗产。
    还有顾康留下那么多的旧典,及强国思路。
    只要能度过这段天灾不断记得时期,顾熙很有可能便会直接让大汉再一次的恢复巅峰。
    若是当真如此,未来到底会发生多么大的改变?
    就连顾易都有些难以想象了。
    .......
    在解决了冀州之事后,顾熙终于是马不停蹄的赶回了洛阳。
    邓绥与刘祜率领百官于城外迎候。
    这便是顾熙如今的地位。
    虽为臣子。
    但纵观整个天下,根本就无人敢轻视顾熙。
    时隔近两年时间未见,如今的刘祜脸上也是愈发具有英气。
    最关键的是他的眼神坚毅了不少,终于是有了些皇帝的感觉。
    刘祜与邓绥都想给顾熙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功仪式。
    但顾熙却将此事拦了下来。
    并还拒绝了所有赏赐。
    如今到了他这个地位,还需要什么赏赐?
    按照顾熙的话而言,接下来的时期才是重中之重,应尽可能的减少开支,就如当年的孝明皇帝时一般。
    随后顾熙便开始了更为细致的制定除去除蝗之策。
    以摄政身份诏颁《除蝗令》于天下,令郡县置“捕蝗郎官”,督导天下治蝗之事。
    此事一出,天下百姓无不喜极而泣。
    就像是那一个个迷途在黑暗之中的旅人,终于是看到了一缕光芒。
    他们终于又看到了希望!!!
    有冀州的例子在前。
    天下百姓对于这事都是十分的顺遂。
    又有谁会拒绝呢?
    蝗灾之下,又哪有受益之人?
    ——天下皆动!
    但这种事注定不可能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此次蝗灾席卷九州之地。
    且这几年间,天下各地亦有其他灾害。
    如此大的工程量不是以现在的生产力能够扛得住的,顾熙必须要做到在兼顾赈灾的同时,尽可能的将政策做到最好。
    不过如今也无人再在乎这些了。
    其实对于天下的百姓们而言。
    他们最怕的不是这连续的天灾,怕的是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而顾熙就是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只要有着对未来的盼头,那人心便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
    ——永初五年。
    这一年的大汉仿佛是已重新活了过来,各地百姓大族都在竭力的施行着顾熙的灭蝗之策。
    哪怕是昔年顾康治理大河之时都没有如今的这般场面。
    统一的矛盾确实能让万众齐心。
    若是没有例子也就罢了。
    所有人都会觉着,这是上天降灾,不可敌。
    但如今则不同了。
    当冀州的蝗灾停下的那一刻起,这蝗灾便再也不是不可战胜之劫。
    哪怕只有一丝机会能赢。
    那也便足矣!
    此次赈灾的顺利程度远超顾熙的想象。
    不过顾熙却也并未停下来,而是奔走于四地,督导着百姓倔地时的一些要领。
    无论如何,今年都必须要有成效。
    如若是这天灾不止,这激荡的人心顿时便会停下来,甚至愈发颓废。
    顾熙十分清楚这点。
    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放松,相继派出各种官员于四地督导百姓。
    整个大汉都在期待着明年的变化。
    上至朝廷,下至四方百姓。
    都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期待着明年的变化。
    ——永初六年,夏。
    蝗灾依旧。
    但相比于前两年的蝗灾,却小上了不止一点。
    尤其是冀州。
    去年的冀州还有部分郡国有灾,还需要人工捕杀等一系列的办法。
    但今年却已经完全没有了蝗灾的迹象。
    声声欢呼声于大汉各州内响起。
    阴霾彻底散去。
    但与当初顾康治水肥田之后百姓拜其为仙不同。
    顾康虽然亦是名望天下,但多数百姓都是将顾熙称为上天降下来平灾害之人。
    将他此次赈灾与当初在洛水之畔祭祀之举联系在了一起。
    甚至还有人说是康公下凡了,降在立刻自己的子孙身上,拯救黎民百姓。
    万般传闻都有。
    不可能世间所有人都跳出时代的局限性。
    顾熙这种人完全是意外。
    不仅因为有这顾易当年留下的思想在,且还有这接连不断的天灾将他逼出来来了。
    但顾熙又岂会去在乎这些?
    如今赈灾有效,在这临门一脚之前,他又岂会松懈?
    他再次开启了除蝗计划。
    想要在两年之内,彻底结束这场蔓延在天下各地的蝗灾。
    这一次,他派出了更为多的人手。
    随着蝗虫的减少,各地其实已经恢复了一些生产,这大大减少了庙堂的压力。
    且有着如此成效在。
    百姓们对于此次除蝗只会更加配合。
    人心所向!
    整个大汉就仿佛是回到了光武帝时期那般,百姓都在渴望着天下一统能够止戈。
    如今则是希望着能彻底让蝗灾停下来。
    就在这种万众齐心的情况下。
    ——就在永初七年。
    除蝗的计策终是大获成功,蝗灾终于是停了下来。
    虽然不少郡国内还有些许飞蝗。
    但相比于之前的殃及整个九州,却已经不知道要差上了多少,甚至都不足以再称之为灾。
    蝗灾,真的结束了!
    各地百姓喜极而泣,一个个于田地之间进行了祭祀。
    有的拜谢上天终于是收回了这些灾害;有的拜谢顾康再次救民。
    而庙堂之内,群臣亦是振奋。
    尤其是邓太后。
    甚至就连眼眶都有些红了。
    其实在顾熙未曾离京之前,她虽然也知道顾熙身上担子极重,但是却还不能做到完全就得感同身受。
    可自顾熙离京之后。
    哪怕有着顾熙早已制定好了的计划,但是这赈灾之事却还是让她心身皆疲。
    如今眼看着大灾已过。
    她的情绪可想而知。
    而对于顾熙而言,他也终于是能放松一些好好休息一下了。
    这些年来,他所付出的经历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也就是顾易对他使用了长寿卡。
    若是不然,如此消耗心神还持续了这么久,绝对会对身体造成致命的影响。
    就以袁敞等人来看。
    明明与顾熙差不多的年纪,付出的心血还远不及顾熙。
    但他们的状态却比顾熙差了太多太多。
    在这种压力之下,每个人都早已有了白发,可见其中到底有多么艰难。
    .......
    洛阳。
    当顾熙再次踏入这座宏伟的巨城之时,立刻便察觉出了洛阳城的变化。
    并不是建筑有何不同。
    而是人心。
    百官的脸上终于是又有了笑颜,百姓们的脸上也不再是向前几年时那般带着愁容。
    显然,笼罩在大汉身上多年的阴霾终于是彻底散了开来。
    “太傅!”
    刘祜满脸笑容的走上前来,不等顾熙行礼,便直接拉住了他的胳膊道:“太傅乃是我大汉社稷重臣。”
    “有功于天下。”
    “朕岂能让你行礼?”
    群臣表情完全没有任何的变化。
    顾熙的功劳太大了。
    这些年来他所做的一切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无论在任何时代,总有一种人是那种哪怕你不喜欢他,但却也不得不佩服他。
    顾熙如今就是这种人。
    他的功劳,已经不能再用臣子的身份来看了。
    “陛下所言有理啊。”邓绥亦是走向前来。
    看着顾熙那愈发显得有些黝黑的肤色,轻叹道:“大汉能得顾氏,真乃社稷之幸。”
    她的语气仍是那般庄重。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愈发能让人感觉出她说这话时的认真。
    可谁又能质疑呢?
    顾啸,乃是刘秀钦定的开国第一功臣;
    顾康,肥田治水,已然人间封神;
    顾晟,平北匈奴定西域。
    哪怕最平庸的顾良,亦是有着当初帮助刘肇的从龙之功在。
    再到如今的顾熙。
    这种功劳摆在这里,谁能质疑?
    顾熙并没有多说什么。
    他的性格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就是因为这些年过于紧绷,他如今已经完全成了实干派,甚至比当初的顾康还要务实。
    待回到宫内后,他便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太后,陛下!”
    “天灾渐止,然我大汉却已然疲敝。”
    “当今之计当改元以正天下,并效昔年孝明皇帝与文成侯时之策,休养生息。”
    “.....”
    他虽然比不过顾康。
    但是奈何顾康留下的东西太多了,并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奔走天下,对于各地地势顾熙早已有了更深的见解。
    赐民爵以正民心....
    修水利;通水运;减免赋税;召回流民。
    这些都是他从顾康留下的旧典之中总结出来的。
    众人听得都是十分认真,不由得纷纷点头。
    相比于那详细的赈灾细节。
    这大方向的治世,确实要轻松太多了。
    而且有着昔年顾康的例子在,群臣们皆是迅速理解了顾熙的想法。
    “好啊!好啊!”
    刘祜脸带笑容,不由得点头,“太傅所言有理。”
    “百姓疲敝,正是治世之时。”
    “母后...”他看向了邓绥,“您觉着呢?”
    如今的刘祜对于邓绥已经不会像当初那般畏惧了。
    不仅仅是因为年龄越来越大,同样也是因为当初顾熙的话渐渐让他对邓绥有了改观。
    “此事就全由太傅做主即可。”
    邓绥直接点了点头。
    就在年底,刘祜在邓绥与顾熙的陪同之下,祭祀历代先帝,同时宣布改元“元初”。
    随后顾熙便再次开启了一系列恢复国力的手段。
    百姓们对于顾氏子弟治天下本就有着天然的期待,更何况还是顾熙?
    大汉的人口优势在这种时候就全然体现了出来。
    只要在没有特大灾害的情况下,大汉的国力会极速恢复。
    并且顾熙修渠亦是采用了当初顾康的办法,于修水之时亦能多开垦出一些农田来。
    就在这种状况之下,大汉的恢复速度远超朝臣之想象。
    直至元初三年之时。
    大汉竟真的从这连续数年的天灾之中走了出来!....
    —————————
    “永初五年,冀州蝗势渐弭。
    太傅顾熙颁《除蝗令》于郡国,诏“凡有蝗处皆置捕蝗都尉,专司蝗事,岁遣循行“。
    乃解玉带为筹,发尚书台急符,天下郡守皆甲夜秉烛以待檄文。
    熙躬巡州邑,茧足黧面,吏有怠者辄以节挝其冠。
    至七年,蝗孽绝迹。
    乃筑陂塘通沟洫,募流散,蠲赋税,设常平仓以恤鳏寡,凿漕渠利转输。
    海内虚耗之弊,三载尽复。”
    ——《后汉书.顾熙列传》

本文网址:https://zxxqy.com/xs/1/1986/9976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xxqy.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