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调和失败下

推荐阅读:七零军少夜夜宠温宁陆进扬温宁陆进扬玄幻:长生神子,证道何须退婚挖骨!快穿:BE炮灰不按套路走游侠青龙传法兰西1794三山阙重生1982:从摆地摊开始走向巅峰一鱼一酒一江湖,一妖一凰一天下武道凌天

    北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眉头紧锁,林姑娘所说这是我宋朝后面的皇帝。
    只是这群文臣怎么一天到晚就知道党争?
    宋朝之外还有西夏和辽国,宋朝一群旧党又不支持拓边!?
    难不成,朕当初的那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设想是错的吗?
    ……
    林可轻叹一声,说道:"高太后,应范纯仁的进言,发布一道[尉反侧之道],而这一时间朝堂上的旧党正集中火力猛喷吕惠卿。"
    "很不凑巧的是,吕惠卿没有邓绾那个好运,高太后早在仁宗朝时就听说吕惠卿的各种八卦,对他厌恶的很。"
    "所以老太太压根不可能去为吕惠卿说好话,同年九月,司马光去世。"
    "正是因为旧党领袖司马光的去世,让王岩叟找到机会上书说: 司马光作为旧党的领袖去世,朝廷旧党上下人心惶惶,不如先贬几个新党来震慑朝野。"
    新党 : ???你要不听听你在讲什么屁话!
    "离谱的是高太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新党执政张璪被炮灰了!"
    "这个脑回路太过清奇以至于我不太能理解,你前脚颁布面向新党的旨意,后脚新党骨干就被流放,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朝廷的旨意和没有一样嘛!"
    "王岩叟之前还明着说人安焘是浪费国家资源,这现在咋不说人高太后了呢!"
    "或许是局面太过离谱,吕公着想要强行挽回一下,他将外放汝州的章惇,调到大郡扬州,用来缓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而当时的章惇正在病中,浑身麻痹,但是仍然感觉到了朝廷的善意,回京赴任。"
    "哎,如果这个时候章大人还没有动身的话,请不要动身了。"
    正收拾行李的章惇(不安): ???
    大明某种田小能手: 难道白跑一趟!?
    大明某世家子弟: 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
    "当章惇拖着病体好不容易赶至京城,结果高太后知道了,觉得吕公着这个人不尊重他,升还升个她讨厌的章惇,于是将吕公着大骂了一顿,不仅如此还取消了凋令。"
    "吕公着还靠着范纯仁才让高太后收住,留了个台阶。"
    "要知道吕公着是吕夷简的儿子,范纯仁则是范仲淹的儿子,当年欧阳修也想调和两家之间的关系,遭到了范纯仁的绝交。"
    "估计欧阳修也没想到高太后虽然调和熙宁年间的新旧党争,却意外的调和了庆历年间的新旧党争,这谁不说一句离谱又好笑呢!"
    大明某冲网少年: 高太后: 你就说调没调吧!
    大唐某纨绔: 哈哈哈哈笑死!
    大明某种田小能手: 章大人白跑了!
    ……
    "另一边的章惇知道了高太后的所作所为,也只能咽下这口气,他请求调往苏州以照顾老父亲养老,结果遭到了刘挚等言官的激烈抨击。"
    "甚至高太后横插一脚,直言章惇所犯的等同于死罪,没有资格赦免!"
    "直到章惇父亲已经去世了,他才在吕公着的帮助下回到了苏州,这父子俩到最后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大明某农家子弟: 这就太过分了,干啥要这么逼他!
    大唐某风流才子: 一群人有毛病,连人父亲最后一面都不给!
    北宋章惇: ! ! !
    ……
    "而高太后和吕公着看见高太后的各种骚操作,想必内心也很无奈吧,摊上个猪队友,能咋整,她是太皇太后!"
    "然而以刘挚为首的言官势力却在此时放缓了攻势,是他们脑子坏了突然变好了吗?当然不是!"
    "原来,自新党接连外放后,朝中执政空出了位置,言官这群小老弟希望这个位置能由他们大哥刘挚来做,便向吕公着表示友好。"
    "尽管刘挚这个人老阴逼,但脑子里没有水,不会像高太后一样拖后腿,于是吕公着接受了他们的好意,让刘挚当了执政。"
    "这一部分小圈子握手言和,但这两股势力也仅仅是朝堂上的一小部分势力,另外还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以程颐为首的洛学。"
    "这两人都有追随者,也没有意外地互相看不顺眼,当然了刘挚看这两人也同样不顺眼。"
    大明某农户:我的天呐! 一群大男人还分好几个小团体!?
    大唐某世家子弟: 我咋觉得有点乱呢!
    大明某纨绔: 他们的皇帝感觉好累!?
    ……
    "所以这三人在入朝以后,经常三方来回互骂,读书人之间的骂战来回就那些词,什么你的思想是垃圾,人品道德败坏,意见误国之类等等,甚至当年是如何骂王安石,现在就如何安在各自的头上。"
    "咳咳,扯远了,回到正题元佑元年十二月,翰林学士苏轼在为学士院的官职考试出题目,总体概括就是他把仁宗朝和神宗朝的优缺点都提了一遍,本意是希望能够调和新旧两党的关系。"
    "但是仁宗时期的政治一直都是旧党用来攻讦新党的旗帜,结果这被苏轼当做反面教材,不得不说苏轼真的很敢,这让反感苏轼的人都纷纷破防,一个个都气炸了,准备开始攻讦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s://zxxqy.com/xs/1/1772/9118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xxqy.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