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玺小说吧 > 科幻未来 > 大宋主神王爷 > 第212章 突如其来的圣旨!

第212章 突如其来的圣旨!

推荐阅读:七零军少夜夜宠温宁陆进扬温宁陆进扬玄幻:长生神子,证道何须退婚挖骨!快穿:BE炮灰不按套路走游侠青龙传法兰西1794三山阙重生1982:从摆地摊开始走向巅峰一鱼一酒一江湖,一妖一凰一天下武道凌天

    而在另一些地方!
    垂垂老矣的欧阳修,因为苏迈和自己儿子的推荐,这《论语注解》和大宋周报一出来,他家的书僮便买了回去……出现在了书桌之上。
    另外,齐集在开封城中准备参加省试的贡生们,以及早就听到了风声的一些参加文会的学子们。
    随着报纸和朱子龙的论语注解出世,皆是抱着不同的心情,或自己掏钱独买,或者几个人合看,纷纷拿起了大宋周报,和《论语注解》一探究竟……
    司马家基本上亦是如此,其它类似不学无术的高衙内等人,还有收保护费的各家店面,也全都是每人皆是购买到位。尽管这有些强售强卖的间接意思!
    当然要朱子龙这些东西,最受欢迎的地方,那还得是各大青楼和河中花船各处。
    要知道,朱子龙那个假冒的才子,朱四海现在的风头,那可是比起当年的柳三变还要火。这大宋周报和他的书出售了,这些地方的名妓和女子们,不购买一本简直就是会让同行笑话。
    有些人可能也不见的瞧的起,但是看见别人购买了,她也一定会好奇心大涨,又拉不下面子去借看,只能也去购买一本来看。
    就连明显和朱子龙不对付的柳三变的儿子,也抱着不服气的想法,购买了在家研究。估计是要好好的挑一下刺了!
    -
    《论语注解》朱子龙一共发行了一万册,大宋周报试营业也是如此。原来朱子龙还担心会不会卖不完,结果没想到形势大好!
    当天就销售一空,甚至于还有外地的书商找上门来订货。一些之前只要货了不多,签约了的开封城中书店老板人,尝到了甜头连忙向报社催货。
    不得已,朱子龙连忙下令,双倍工钱将回家休息的印刷员工叫回来。当夜通宵加班加点的干活!
    第二天,天刚亮。
    看着新印出来的书和报纸,让人送向四面八方之后。报社里也不得安宁,来拜访的举子,才子,学子,名流踏破了这里的门坎。
    都是冲着想通过报社这条线,搭上朱四海这个才子的人缘,却是没人知道,其实朱四海就是朱子龙。
    不久后的皇宫内!
    皇帝最近的心情不错,因为那帮朝中的老不休们,最近没有再喷他口水,也没有管的太严他偷偷去外面和李师师见面的事了。
    到了外面,听到李师师极力的夸奖一本好书,以及自己二皇子的报纸,回到宫里的他也对这些来了点兴趣。
    这不,这几天读下来,感觉还真不一样。
    批完今天的国事奏折,宋徽宗抬头看了眼站在边上的童贯,问道:“中官,你以为这《论语注解》是否尽得圣人本意?还有二皇子的报纸,又如何?”
    童贯本人也是有学识的,而且最近都收了不少朱子龙的好处,所谓拿人手软,吃人嘴短,自然要给予回报。当下,略一思忖,微笑道:
    “回官家的话,圣人之道如无边无际的天道,岂是我辈中人所能尽知的?就算探的其中一二,也是了不得的大事。不过这《论语注解》亦有其过人之处,其中种种阐明,都得自圆其。算的上是最近几年来,少有的妙书。而二皇子慧眼识人,大宋周报上面诸多内容皆是了的,就拿这天气预报来,就在宫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不敢把话满,但听皇帝口中有欣赏之意,于是多为附合。
    至于到天气预报的轰动,呵呵,其实哪里是轰动而已,太史局里面的官员为此事吵开了锅。有的朱子龙这是妖言惑众,有的这是黄口儿,胡编乱造的,不可为信。
    总之好的少,不好的多。想想也可以理解,如果外人看了图个热闹,百姓看了多个心眼,等待验证的话。那么同行是冤家这话可就不是假的了,要是朱子龙的天气预报真这么准,他们不是全部要下岗?
    要知道,太史局可是专业搞这个的,结果还不如一个外行,皇帝知道了不生气?
    能不掉饭碗,能不倒霉吗?
    不过这些事,皇帝可不知道,一听童贯附合,心里越发高兴。
    “哦?真有此事?嗯,倒也足以称为一段佳话了。待那天气预报到时候看准不准,呵呵,若是不准,去那太史局下,就当是二皇子顽皮尔!”皇帝心情甚是畅快,当然,暂时心里也不相信这么准确的天气预报。
    -
    这边皇帝和童贯刚出来,那边张叔夜却是急冲冲的伙同司马康,进了宫向这边过来。
    人没到,中官先将他们的奏折送了过来。宋徽宗走在路上,就接过来看了下。原来都是荐这个朱四海试博学鸿儒,请朝廷开特科的。越级为官!
    这博学鸿儒仍是一种恩宠官名,是于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制科取士。又称博学鸿词,亦简作词科或鸿博。
    与试者,不论已仕未仕,皆由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等大吏先行荐举,然后汇集京城,统一进行殿廷考试,录取者授翰林院官。
    当然,若是皇帝特许也是可以不予考试,直接为官的。
    翰林院官或许品级不算太高,但是却有“天子私人”之称。专门起草机密诏制,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可不容少视,就跟后世的新中国,大首长的机要秘书,不是高官,却比高官更让人敬畏一样的存在。
    等到张叔夜他们过来了,宋徽宗冲冲的先开口了:“这个朱四海不过二十多岁,有这等才学,却实在是罕见的人才。既然此时,按律依例他来不及,也不能参加科举,那就依张卿所言,以为如何呢?”
    张叔夜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当下脸上一喜,回道:“臣无异议。”
    司马康也是附合:“臣无异议。”
    当夜,传圣旨的官员,就来到了大宋周报的报社。
    因为来的突然,一时间把里面的员工惊的上上下下都吓了一跳。草草在院子里设了香案,跪的跪,皆是恩听接旨。
    同样在接旨众人之中的朱子龙,听完了内容不知道自己是要笑呢,还是要哭。
    哥就用了个假身份和李清照去外面玩了一把,再回来用这个身份发书。怎么就来了圣旨,要召进宫里当官呢?
    ----------

本文网址:https://zxxqy.com/xs/1/1224/5746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xxqy.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