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玺小说吧 > 科幻未来 > 蔡琰刘擎 > 第二百二十六章 袁术一线生机,郭嘉连环计

第二百二十六章 袁术一线生机,郭嘉连环计

推荐阅读:七零军少夜夜宠温宁陆进扬温宁陆进扬玄幻:长生神子,证道何须退婚挖骨!快穿:BE炮灰不按套路走游侠青龙传法兰西1794三山阙重生1982:从摆地摊开始走向巅峰一鱼一酒一江湖,一妖一凰一天下武道凌天

    经过一日一夜的鏖战,翌日清晨,太阳升起之时,高顺与徐晃面东南而立。
    眼前是颍川郡,身后是河南尹。
    “陈纪不堪一击,夜半已逃,轩辕一破,我军便如当初孙破虏一般,可直抵雒阳城下!”徐晃笑道。
    “公明过于乐观了,前方还有大谷关,伊阙关,说不定,难的在后头呢。”高顺道。
    “我看未必,袁术自不量力,深入三辅,如今主公行合攻之策,袁术必首尾难衔,前后难顾,孝父你看,你我是否需要分兵,由我出兵新城,切断袁术与南阳的联系?”徐晃建议道。
    高顺双手放在城垛上,感受着太阳渐渐升温,手指不自觉的点着墙面。
    “公明,军师之命,是要你我二人一齐攻向雒阳,你觉得,军师会想不到新城乃是袁术退路吗?”
    高顺一问,徐晃陷入深思。
    高顺所言,十分在理,如此要点,军师应该不会想不到。
    “既然军师没有安排,应该是有意为之。”徐晃道。
    “那我们便依令行事!”
    “好,孝父,陷阵营经一夜激战,抓紧时间休整吧,清扫战场之事,便由我来!”
    高顺四顾墙头,不少兵士直接一夜鏖战十分疲惫,也不顾身边是不是尸山血海,直接瘫坐地上,枕着墙头就睡着了。
    “有劳公明。”高顺也不推辞,转过身,向城下走去。
    ……
    “报——”
    “急报——”
    “袁公,陈纪急报,轩辕关丢了!”
    袁术听着军报神情一滞,陈纪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加上轩辕关如此险峻,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在这么短的时间沦陷。
    然而现实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轩辕关一破,刘擎军可直接攻向雒阳,也可以北上与张辽军合击巩县,使桥蕤陷入更大的压力。
    “报——”
    “袁公,弘农急报,白波军强渡河水,突袭陕县得手,如今白波大军已向黾池进兵。”
    袁术一听,拍案骂道:“李丰在做什么!区区数日便丢了一城,命他死守黾池,黾池若丢了,他也不要回来了!”
    袁术连忙扒过舆图,找到黾池,黾池之后便是新安,新安之后,便是函谷关。
    “袁公,据传,韩遂阎行两位将军进攻函谷关时,多有白波军在弘农一带活动。”信报道。
    “速召长史……等等,召主簿前来议事!”
    袁术习惯性的想叫杨弘,但想到如如今的策略,正是杨弘布置的,然而却不坏消息不断,便想到了阎象的保守防守方略。
    不久后,阎象便出现在了骠骑将军府上。
    得知两条消息后,阎行并不意外,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出去防守各处,还有纪灵张勋二将深入关中,难以及时回援,只要战事一起,便会陷入被动。
    而渤海王却恰恰抓住了袁术的要害,采用了四线作战的方式,令袁术军无法合力,马腾过长安而不入,直接攻向纪灵张勋所在的霸陵,将他拖在关中。
    如今弘农方面,又被白波军拖住,雒阳方面,敌军势如破竹,若各军还是无法回援,雒阳危矣。
    “阎主簿,你且说说,眼下如何是好?”
    “主公,西线来看,为今之计,当放弃弘农,驻守函谷,以挡白波军,至于东线,沿途据守,不如只守要地,驻守巩县,我军补给线过长,若是撤回偃师,则会拉长刘擎军的补给线,眼下,微弱的优劣势,都可能决定战斗的胜负,袁公三思。”
    放弃弘农,放弃巩县,袁术感觉不是很好,至少心中十分抗拒。
    “真的,要弃守?”
    “正是,而且突然撤兵,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若敌将多疑,说不定能牵制些时日。”阎象道。
    “那李丰和纪灵怎么办?”
    “自然是命他们速速回函谷关,主公,刘擎军每日都在进兵,万万不能迟疑。”
    “若按主簿之意办,能守住雒阳吗?”袁术问。
    “若这般都无法守住雒阳,职能说,雒阳并非主公福地。”阎象壮着胆子道。
    “胡说八道!我那家奴兄长,数次召集大军讨董,妄图打回雒阳,然而,功亏一篑,如今这雒阳,还不是在我袁术手中!”
    见袁术言辞激动,阎象也没有多言。
    “轩辕关一线,是否要派人支援?”
    “袁公,徐晃高顺先下颍川,再下轩辕关,势头正盛,必然士气高涨,我军若无必胜之把握,不应再减少兵马外出了。”
    阎象的话意思很明白:不支援。
    陈纪能守就守,守不住,那就回来守雒阳,甚至连他连失数城的追责,也没有提。
    袁术思虑再三,觉得采用阎象之法,收缩战线,尽可能的聚拢兵力,缩短补给,围绕雒阳周边防守。
    阎象离去之后,偌大的将军府大堂,又只剩下了他自己。
    不自觉的,袁术的目光又落在了那传国玉玺之上。
    “宝贝啊宝贝,你既在我手中,怎能说我与雒阳无缘呢?”
    袁术独自坐大堂,身形寂寥,这一坐,便到了黄昏。
    ……
    “采儿,慢点……”
    王府花园中,刘擎刚欲伸手去扶荀采,却被其嫌弃的躲开了。
    “大王,才两个月,不用这般小心的!我还能蹦蹦跳跳的。”
    说着,荀采正欲蹦一下,顿时被刘擎拉住。
    “胡闹!”刘擎斥责道,“小心总没错!你就忍一忍!”
    “我想骑马。”荀采又想一出是一处。
    “马匹颠簸,不可!”
    “我想逛坊市。”
    “坊市拥挤,不可!”
    “唉,妾身的命,好苦……”荀采撒娇道。
    “你看这这花儿,开的多好多美,花园中赏一赏花,不香么!”
    “夫君,你就让我出去玩一下吧。”
    自从刘擎得知荀采怀有身孕,护理什么的,自己又不懂,只能让她小心对待,而荀采的性子,又闲不住,刘擎干脆将她禁足在王府中。
    “忍一忍吧,等采儿顺利生产,你要什么,本王便给你什么!”
    刘擎直接开启画大饼模式。
    “真哒?”
    “本王说话,能有戏言!”
    “好!那我便忍一忍!”
    在花园兜了一圈,不过过去了一刻钟,荀采又开始念叨:“大王,我想逛坊市……”
    荀采的延迟满足能力,几乎为零。
    这时,典韦大剌剌的走过来,在刘擎耳旁嘀咕几句。
    “本王有军情要商议,你再走走吧,多晒晒太阳。”刘擎温和道。
    荀采虽然爱闹爱作,但有正事的时候,也是严肃的,当即乖巧的点点头。
    这便是刘擎喜欢荀采的原因,会作会闹,又明事理。
    刘擎来到书屋,诸位幕僚已经等候于此。
    荀彧先将军报说了一遍。
    先是轩辕关一日一夜便攻破,再是张辽兵不血刃的占领巩县,河南的两路战斗,似乎出奇的容易。
    “袁术军布局有变,看来他们是打算死守雒阳了。”郭嘉道。
    “奉孝从何处看出?”刘擎问。
    “主公,袁军尚有兵马在函谷以西,实难预料主公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引发扶风之变,击败韩遂,又如此快速的合四军之力,合攻雒阳,袁军始料未及,如今可守之地,唯有雒阳周遭数城,甚至,已经做好了撤回南阳的准备。”
    “我四军联攻,岂能让他轻易走脱!他若是往长安逃,或许本王还会费些时日。”
    “袁术绝不会逃往长安。”田丰接话道。
    “为何?”
    “袁氏在京兆尹毫无根基,若无韩遂相助,他甚至根本不会向关中进兵,如今韩遂败逃西凉,而京兆尹司马防表明立场效忠陛下,效忠大汉,如此一来,长安岂有袁术容身之处?”
    郭嘉又接过话,“饶是如此,我军亦要阻止袁术西逃长安,无论如何,函谷关,一定要控制在我军手中!”
    “既然元皓说袁术不会逃去长安,那为何非要急着攻下函谷关呢?”
    刘擎不解,急行军,急攻城,即便成功,也意味着更大的伤亡和损失,刘擎身为精打细算的商人出身,心中对这种风险极大的行动有天然的抗拒。
    郭嘉解释道:“主公,袁术虽不会逃去长安,但莫要忘了弘农杨氏,若双方勾连,也是不小的麻烦,弘农郡有大部与南阳相邻,虽然山阻路险,但未必不是袁术退路,而且,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在别处,给袁术准备了一条退路。”
    “哦?你还给了袁术一条退路?在哪?”
    “新城一线。”郭嘉答道。
    “高顺与徐晃不是在附近么,奉孝为何要让袁术逃走?”
    郭嘉看了看周遭。
    “直言无妨!”
    “嘉曾听主公担忧西凉军之患。”
    “这事与西凉军有何关系?”
    郭嘉一拱手,“回主公,我派人打探了李儒与牛辅的残兵,得知他们最后的活动区域,便是在新城,而后向南逃去,如今,他们正驻扎霍阳山中,以洗劫袁术的南阳补给线为生呢,若袁术主力难逃南阳,在霍阳山一带碰上牛辅军,主公以为会发生何时?”
    “不难想象,冤家路窄,两军存一。”刘擎答。
    “准确的说,是牛辅必败!”郭嘉纠正道。
    “何以如此肯定?”
    “西凉军乃是骑兵,在山地作战,焉能敌得过久在南阳作战的袁术军?何况牛辅残兵败将,纵有李儒之谋,也无力回天,若沿途能解决这支西凉军残兵,袁军岂非为主公做了一件好事?”
    刘擎笑笑,奉孝可真有你的,刘擎差点都忘记西凉军那些残兵流寇了。
    这么做,其实也是无奈,西凉军几乎都是羌人半羌人,刘擎现下还无法对他们一视同仁,而且他们的存在,对中原农耕秩序,实在是一大隐患。
    董卓死后,西凉军阀相互攻伐,关中浩劫的历史悲剧,刘擎可不愿意重演。
    李儒不是什么好人,刘擎对牛辅,也没有什么感觉,若顺手被袁术解决,刘擎倒真无所谓。
    而且,刘擎还举一反三,想到了郭嘉的下一步计划。
    袁术逃回南阳,和谁冲突?自然是贾诩李傕统领的西凉军。
    到时候,无论谁胜谁败,刘擎都是躺赢。
    即便贾诩立下大功,击败袁术,那西凉军也会损失极大,日后真正归附刘擎,也就会顺利得多。
    “奉孝还真是煞费苦心,不过此计,甚好!”刘擎对此计表达了赞赏,也不用郭嘉再将南阳的斗争,说明了。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至少都比刘擎聪明。
    说道牛辅,自然能明白贾诩李傕的处境。
    刘擎表示:出主意的是郭奉孝,动手的是袁术,和本王无关。
    本王可是仁王!
    这时,荀彧也道:“给袁术一线生机,雒阳之战,省得他做困兽之斗。”
    这一点,倒和攻城围三,网开一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奉孝,具体军令,便由你与元皓合计发出,若有分歧,再再讨论,若是顺利,八月结束战斗,秋收之后,本王打算再起兵讨伐陈王与袁绍!”
    郭嘉田丰听了,双双领命。
    荀彧听了,直犯头疼,秋收之后,粮草都捂不热,又要大举攻伐了。
    刘擎之所以这么急,是因为另一个消息。
    孙坚在江夏之战中,已占据胜势,现在,无论是继续南下攻打长沙,还是趁势夺取江夏,都是很有机会的。
    孙坚轻敌身死的剧情,未必会发生,但孙策一天天长大,却是难以阻挡的,一旦让孙氏在荆州或扬州立足,孙破虏和小霸王的威力,刘擎还是忌惮的。
    要不,先试着派人去招揽招揽?
    万一归顺了呢?
    然而帐下好似没什么好人选。
    众人散去,书屋剩下刘擎一人,刘擎拾起一张空白的帛书,摊在面前。
    竟然无人,那便自己修书吧!
    “孙将军勋启……”
    刘擎开始书写,先表达对孙坚在平黄巾和御外族之战中的尊重,又表示他被袁术蛊惑的感到遗憾,为他毅然脱离袁术表达欣赏,然后大骂袁氏悖逆无常,图谋造反……
    号召孙坚响应朝廷的讨袁诏命,不要与宗亲为敌,要战就和袁氏战,江夏距离南阳和汝南,都很近。
    希望孙坚能认清形势,回到朝廷的怀抱……
    如此云云。
    刘擎看着自己的劝降大作,吹了吹墨迹,表示满意。
    “是直接送出,还是找文若再润色润色呢?”
    ……
    (PS:求推荐票,月票。)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zxxqy.com/xs/0/432/931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zxxqy.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